2022年3月22日是第30屆“世界節水日”,3月22-28日是第35屆“中國水周”,今年的主題聚焦在了“地下水”,“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復蘇河湖生態環境”的口號又一次喚起了公眾對水資源的危機感和關注度。
地下水超采問題有多嚴峻?
我國水資源占全球水資源總量的6%,居世界第4位,但卻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尤為突出,疊加上環境與農業水資源利用間的矛盾,使得我國農業生產缺水狀況始終難以破解,農業灌溉水的利用率僅約50%。
華北平原是我國重要的棉糧油生產地,同時也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地區。這片不到國土面積2.35%的土地上,聚集了7.24%的人口和10.36%的經濟總量。有限的水資源與大量的用水需求,是這片土地長期繞不過的矛盾。
于是,在跨流域調水之前,超采地下水便成了該地區農業灌溉的主要途徑。
這些年來持續的超采讓當地人發現井是越打越深,水卻越來越少,以前打井管道送下去大約10米就可以,但是現在30米也不一定能夠到水了。
可見,取用地下水絕非可持續策略!而且超采的危害非常大,不僅會造成地面沉降,還會造成水質下降,影響人們用水安全;更重要的是,這將造成缺水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難以應付突然性的干旱災害。
面對日益嚴峻的地下水超采問題,我國在2019年首次提出了大區域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方案,要求到2035年,全面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
2022年2月22日,中央下發一號文件,宣布實施重點水源和重大引調水等水資源配置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來了,跨流域調水解決了,但怎么才能用較少的成本將水精準引入各農田,解決農業灌溉的“最后一公里”呢?
農業灌節高效水資源利用解決方案
杜科以一體化農業灌溉泵站及其信息管理平臺打造針對性解決方案。
在農業末端安裝杜科一體化預制泵站并將它們通過信息管理平臺相互連接,即可實現實時環境監測、高效蓄水、精準節水、有效灌溉。
該方案能充分利用預制泵站土建成本低、改造周期短的優勢,結合信息管理平臺實行無人值守,以降低人力和管理費用。
節約用水,從我做起
一系列地下水超采治理政策與解決方案的落地勢必能逐步改善并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但要進一步緩解人均缺水狀況,還需要我們每個人一起參與。
如果全國人民都能夠參與到節水行動中來,在不影響生活質量的情況下,每人每天節約10升水,一年的節約量不可言喻。
請別讓水資源從我們的“指尖”輕易流走!
我倒也想節水,可怎么節呢?
首先,人們要有節約水的意識,有計劃地取水用水。
生命之源如鉆石般珍貴,每一滴都不該被浪費!節水小妙招,趕緊學起來!